*** 次數:60000 已用完,請聯系開發者***
秋冬本來就是流感、感冒等疾病的高發季,不少人特別是老人孩子,很容易頭疼腦熱。而現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也仍然存在,發個燒難免讓人心里有點不安,擔心自己是不是 " 陽了 "。
那么發燒和新冠有什么關系?該怎么處理呢?
先說結論:發燒不一定就等于得了新冠,不過發燒也需要妥善應對。下面就詳細說說。
發燒≠新冠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目前感染新冠病毒,常 " 以發熱、干咳、乏力為主要表現。" 但是,其中也提到 " 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而造成發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感染化膿、呼吸道感染、中暑、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惡性腫瘤等等。
此外,最近也是流感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高發期,這兩種情況也會引起發燒。
所以說單憑 " 發燒 " 這一個癥狀,是不能確診新冠的。診療方案中也說,要 " 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綜合分析,作出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為確診的首要標準。"
這里要再次提醒大家,發燒只是一種癥狀,而不是疾病的一種診斷,不能僅憑發燒判斷是得了什么疾病,暫時退燒也不一定意味著病情好轉,因此弄清楚導致發燒的病因很重要。
那么,發燒了該怎么辦呢?
發燒,不一定要急著退燒
發燒,常常同時伴隨著昏昏沉沉,體力下降等問題,讓人很不舒服,等體溫降到正常水平,往往會令人精神一振,覺得卸下了重負。
于是很多朋友會覺得,既然發燒了,趕緊吃退燒藥退燒不就行了?
其實,這種做法不一定有必要,甚至還可能好心辦了壞事。為什么這么說呢?讓我們先來看看 " 發燒 " 到底是什么。
前面說了,發燒的原因很多,但這里只說一種常見的,那就是病毒感染,像新冠、流感都是這種情況。
當病毒通過黏膜等處進入人體之后,就會大肆繁殖,使我們生病。而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則會動員起來,迎戰病毒。
其中的一種動員方式很重要,就是由前線的白細胞發布信息,讓體溫調節中樞發布指令,通過骨骼肌收縮使體溫升高(這時候會寒戰)。
體溫高了,一方面能抑制病毒繁殖,另一方面有助于免疫細胞迅速移動到感染處。此消彼長之下,病毒被消滅,人體恢復健康。
所以,適度的發熱,其實是我們人體在發揮 " 主場優勢 "。
這時候如果稍微有點發燒,我們就盲目使用退燒藥,就等于削弱了自身,方便了病毒,反而會導致病程延長。
但也有些朋友,總覺得 " 抗一抗 " 就過去了,該吃退燒藥不吃,這樣也不好,因為如果體溫升高過多,同樣會影響我們身體的生理功能甚至有害健康。到底什么時候該用退燒藥呢?
具體用不用退燒藥,條件允許的話,由醫生根據病情來判斷當然是最穩妥的,不過考慮到實際情況,我們也可以憑經驗,如果特別不舒服,持續高燒,那也不要忌諱吃藥。一般情況下,體溫超過 38.5C,就需要考慮服用退燒藥了。
需要注意的是,有高熱驚厥史的兒童,可根據既往病史或具體情況,及時服用退燒藥。
退燒,用對方法很重要
在開始退燒之前,咱首先得確定體溫量得對不對,因為很多測溫設備,使用不當,是無法得到正確結果的。日常家用的話,比較推薦電子體溫計、額溫槍,它們安全又方便。
人在平靜狀態下,保持腋下干燥,夾電子體溫計測量,或使用額溫槍測量(有劉海的記得撩開),都能得到比較準確的溫度。確定體溫超過 38.5 ℃,就可以考慮退燒了。
退燒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藥物。
比較安全常用的退燒藥有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適齡兒童也可以根據體重服用兒童款)值得買一點以備不時之需(點擊此處了解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的使用注意事項)。
前面說過,病毒感染后,會有信號讓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升高,而這兩種藥能夠抑制這種信號的產生,讓體溫調節中樞停止升溫,這樣一來體溫也就降下來了,而且體溫降到正常水平之后,就不會進一步下降了。
吃藥本身不難,但值得一提的是這兩種藥物服用的時機。
我們剛開始發燒的時候,往往感覺很不好,會覺得手冷、發抖,體溫也會不斷上升,這會兒不是服用退燒藥的良機。
最好等體溫穩定下來,手腳都開始潮紅灼熱,這時就到了發熱的持續階段,此時服用退燒藥物,效果更好。
除了服退燒藥之外,很多人可能還聽說過一些退燒的 " 偏方 ",但這些方法多半輕則沒用,重則要命,接下來咱們就說一說。
退燒,這些方法別再用
捂汗:
很多人覺得感冒發燒,捂上被子睡一覺出身汗就好了。其實,出汗是身體快好了,體溫中樞通過讓身體出汗來增加散熱,好把體溫降回去。盲目捂汗,可能會導致體溫異常升高帶來危險,兒童體溫調節能力差,尤其要注意。不要再讓這些悲劇重演了!
冷水?。?
熱了泡涼水降溫,這想法看上去挺合理,但是卻忽略了人體的情況。冷水浴、冰敷這樣的方式,會使皮膚溫度迅速降低,這會引起寒戰,令人非常不適,而且還可能因寒戰導致體溫進一步升高,用酒精擦身來降溫道理也一樣。此外,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皮膚薄,易吸收酒精,可能造成酒精中毒。
不要用酒精!溫水?。簭脑砩蟻碚f,溫水浴對退燒幫助不大。但是從實際感受來說,部分人,尤其是兒童,發燒時,用 37 ℃左右的溫水泡個澡,可能會舒適一點,溫熱毛巾敷腦門也是同理。
因此,這些方法必要時可以嘗試來減輕不適,但該吃退燒藥就得吃退燒藥,可不要只靠物理降溫。
當然,如果當地的流調顯示我們接觸過確診病人或去過風險區域,咱們還是應當考慮做好防護,居家隔離。
如果癥狀不明顯,盡量避免去醫院,因為對于一些輕癥病人來說,在冬天的室外和很多發熱的病人擠在一起排半天隊,可能比本身的問題更危險。
此外,如果高燒持續不退、吃了退燒藥效果不明顯,或有其他可疑癥狀,也應當及時就診,找到病因,不能光盯著體溫。
最后總結一下:別為退燒而退燒,找到病因更重要。錯誤退燒有風險,家中常備兩種藥。
注:醫學上," 發燒 " 其實應該叫做 " 發熱 ",指的是身體產熱增加而散熱不暢,最后導致體溫升高的現象,不過考慮到大家的閱讀習慣,本文還是沿用通俗的說法 " 發燒 "。
發燒就是得新冠了嗎?退燒該吃什么藥?春意盎然夕陽花花世界西斜57. 有人愛霧,愛它的朦朧,愛它的縹緲;有人愛霜,愛它的潔白,愛它的淡雅;也有人愛露,愛它的晶瑩剔透,愛它的嬌小玲瓏;更有人愛雪,愛它的純潔,愛它的素雅。draw near 接近 / 靠近;a variety / varieties of 各式各樣的28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蹲砦掏び洝?nbsp; 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發燒,退燒,新冠,酒精Why are (is / do / did) …? For one thing, … For anoth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