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數:60000 已用完,請聯系開發者***
近年來,云南糧食生產逐漸實現從 " 單一種植 " 到 " 生態種養 "、從 " 看天吃飯 " 到 " 科技種植 " 和 " 農旅融合 " 的轉變,稻田收益也更加多元。
生態種養的豐收
秋收過后,云南省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的種植戶李文高又忙著在田埂上種蠶豆。自 2017 年以來,在當地政府部門指導下,他開始從事 " 稻魚蝦—玉米—蠶豆 " 生態循環種養。稻田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稻田環溝養魚養蝦,田埂上種植玉米、蠶豆。玉米、蠶豆是魚蝦的飼料,混有魚蝦糞便的淤泥又成了基肥。
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村民在抓稻田魚。(新華社發)
李文高告訴記者,自家的大米比普通大米每公斤價格高 6 元,還供不應求;今年小龍蝦收入了 14 萬元。生態循環種養讓家里的稻田每畝增收超過 1500 元。
在昆明市官渡區寶豐濕地啟山生態農業示范區里,油菜、小麥開始發芽。就在一個月前,這里的稻漁綜合種養試驗示范項目獲得豐收。
昆明市官渡區寶豐濕地啟山生態農業示范區的水稻獲得豐收。新華社記者楊靜 攝
云南啟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曾偉說,水稻可以吸收濕地水體的富余營養,而種植生態油菜,能增加地塊的有機物,還可為市民和游客提供生態觀光。
云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正高級農藝師道金榮認為,生態種養模式既能提高稻米和水產品的品質,還可提升稻田的生態環境質量。相關數據顯示,實施生態種養的稻田,農藥平均用量減少超過 50%、化肥平均用量減少 35% 以上。
科技種養的豐收
云南省勐??h的晚稻已進入收獲期,藍天白云下的金色稻田格外好看。西雙版納菁鈺祥萊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坤來到位于勐??h勐海鎮的晚稻種植基地,準備收割。
圖為西雙版納菁鈺祥萊農業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新華社發)
2018 年,黃坤的公司開始規模流轉土地種水稻、養稻田魚。今年首次種植約 1800 畝晚稻,多為云南自主選育的品種。
" 擁有核心品種才能生產出高產優質的大米。" 云南省現代農業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袁平榮研究員及其團隊已選育出 30 余個水稻新品種,這些新品種近 5 年來在云南及周邊省份累計推廣種植面積超過 1000 萬畝,增產糧食 3 億公斤。
除選育優質品種外,智慧農田、種管收全程機械化等技術的應用,也大大減輕了種糧戶的勞作強度。
圖為云天化曼香云天勐海香米示范基地的育秧車間。(新華社發)
據云天化曼香云天勐海香米示范基地負責人介紹,他們利用數字技術一體化管理優勢,開辟了一條綠色生態、共建共享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農耕文化的豐收
近日,云南省寧洱縣同心鎮同心村的 100 畝旱種雜交稻迎來豐收,這里舉行了主題為 " 農耕文明、農業科技 " 的 " 新米節 " 活動。在百畝稻田中,來自各地的游客在體驗收割稻子后,還觀看了農業無人機展演、參與了稻田迷宮等活動。
游客在寧洱縣同心鎮同心村的稻田里合影。(新華社發)
據介紹,寧洱縣用 " 企業 + 村集體經濟 + 農戶 " 的模式,打造包含農耕文化、藝術文化、茶文化等元素在內的文化藝術村,實現了觀光農業和旅游業的融合發展。
這是云南依托稻田打造農旅融合業態的一個縮影。云南強化了稻作資源保護和農耕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讓稻田承載鄉愁,讓農耕文化在稻作中延續。
在昆明市五華區西翥街道大村社區,當地依托近百畝田地打造的 " 麥和稻田 " 旅游項目,已成熱門打卡點。游客們在這里可以認領稻田、體驗泥地抓魚," 田野音樂會 " 和 " 田野婚禮 " 也逐漸發展起來。(記者楊靜)
【糾錯】【責任編輯 : 邱麗芳】
稻田里的多元豐收——云南賦能稻田助農增收 一有口無心年之計在于春蠶食鯨吞美麗是平凡的,平凡得讓你感覺不到她的存在;美麗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溫馨的記憶;美麗又是平靜的,平靜的只有你費盡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漣漪。9. I sincerely hope you could join us. (2017.全國)李紳227.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稇戅r》 好事近 韓元吉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新華社,云天化,生態農業,西雙版納The increase (change / failure /success) in … is due to (owing to / attributable to) the fact th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