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電題:中共二十大報告傳遞中國開放政策新信號。
中新社記者李曉雨
中國的開放政策將走向何方?中共二十大報告中的三個新提法值得關注。
一是報告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章制度、管理和標準等制度性開放。這是‘制度公開’第一次被寫入黨代會報告。
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十年的發展,中國現在已經基本具備了制度開放的條件和環境,這是中共二十大穩步擴大這一更高水平開放的最重要基礎。
在魏建國看來,未來中國擴大制度開放有望雙管齊下:一方面,通過不斷減少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落實競爭中立原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與世界先進的規章制度接軌;另一方面,在發展國際經貿合作的過程中,推動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中國管理和中國標準“走出去”。
資料圖:集裝箱碼頭。張茵攝
第二,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貿易強國,與十九大報告相比有‘加快’二字。
如今,中國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連續5年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2021年,中國進出口總額連續跨越5萬億和6萬億美元兩大關口,創歷史新高。從前8個月10.1%的同比增速來看,今年中國外貿總額創歷史新高幾乎沒有什么疑問。
但與此同時,受疫情、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產業鏈供應鏈受阻等因素影響,全球貿易前景堪憂。
分析人士認為,對于中國來說,解決‘大而不強’的貿易問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這是中共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設貿易強國的重要背景之一。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 (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DEPA)正在積極推進中。
魏建國表示,預計未來中國將與更多有意愿的貿易伙伴簽署更高水平的自由貿易協定,進一步提高貨物貿易零關稅比例,使自由貿易協定更好地惠及中國對外貿易。
第三,報告中提到‘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這在黨代會報告中還是第一次。
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一方面,多極化趨勢日益明顯。根據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的報告,未來,除了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的實力將加速增強,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將變得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烏克蘭危機下,國際經濟格局面臨分裂的風險。世貿組織總干事戴維伊韋拉警告說,世界經濟可能會分成許多不同的貿易集團,這將對所有國家的增長前景產生重大影響。
魏建國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二十大提出要保持‘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將更加注重牢牢嵌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與之深度交融,防止‘脫鉤斷鏈’;在保持與發達經濟體經貿合作的同時,我們應該更加重視與發展中國家的密切貿易和投資。
中國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認為,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有能力利用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十大報告傳遞中國開放政策新信號 三個新提法值得關注 武大郎賣燒雞犬不寧風雨同舟餅不要去想它,感受它就通了。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若如此,人生哪里還會有什么煩惱可言?我想就我校的英語教學提出一些建議。59.小不忍,則亂大謀。 留春令 晏幾道310張泌:寄人建國,中新社,供應鏈,產業鏈19.It is hard to please all. 眾口難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