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網,最火的視頻是葫蘆瓜特效視頻。
屏幕上的青瓜皮里,露出兩只略顯疲憊的眼睛和一張有點發紅的小嘴。
說實話,第一次看到這一幕,我就露出了‘地鐵老人的手機臉’…
但只要聽聽瓜頭們分享的這兩個字,你一定會明白為什么‘哈哈哈哈哈哈’會浮在滿屏彈幕里。
入職第一天,HR看到我和我朋友吐槽她的聊天記錄,現在我在回家的路上……”
吵架輸了,不小心把自己喜歡的首飾掉到馬桶里了。\'
瓜皮后面的男人悶聲悶氣地和大家分享他的‘倒霉’經歷,不時發出長長的嘆息。
看到這個很難過,但也真的很搞笑。
除此之外,網上流行的各種苦哈哈表情包、檸檬頭、猩猩臉特效都有一個共同點:語氣和表情都很慘,但在評論區總是引起‘哈哈’。
心理學上有一種‘錯誤效應’,即人們不信任那些擁有完美人格的人,而更喜歡和信任那些能看到缺點并犯錯誤的人。
小錯誤可以提高人才的人際吸引力。/視覺中國
如今,廣大網民充分利用了這種效應,摸索出了一套新時代的\'網絡苦情\',并熱情地向路過的觀眾打招呼:\'請進來看看我的苦情,然后你們就可以開始笑了!\'
如何學習‘互聯網硬學習’?
網絡苦學,就是利用網絡的各種流行元素,吐槽自己的‘苦’。在逗觀眾笑的同時,生活中的坎坷也不那么讓人苦惱。
能熟練運用這套知識的網友,就是‘苦學者’。
要掌握互聯網硬學習,首先是改變表達方式。讓觀眾感受到‘分擔痛苦’的歸屬感,從而在精準戳中痛點的同時帶給他們‘分擔痛苦’的感覺。
無論是職場俱樂部消亡的那一刻,還是\'領導翻桌子,領導找我談話\'的\'晉升提示\',能夠用流暢的語言組織技巧還原自己的各種\'受難\'場景,并用精準的文字輸出(事后),是互聯網學者的必備技能。
在豆瓣的‘社交死亡’群中,斗友分享了他與錯誤品種老板的對話。/豆瓣用戶@豆漿機師傅
文人總是能以各種形式盡情抱怨,卻很少有人看到他們賣得很慘。
知乎網站上有一個問題:‘有沒有可以表達真實悲傷的表情包?’從評論表情的海洋中恢復過來后,大家一致發現:沒有。
表情符號是為娛樂而生的,悲傷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表情符號不能成為悲傷的載體。
從天下苦瓜,淚流滿面的貓頭,到馬人波杰克,苦情書生的愛情讓苦情哈哈表情包成為了‘頂流’。
無論表情包里用了多么悲傷的畫面,再加上語境,觀眾看到總有一種想笑的沖動。
帶淚的貓頭比較OK。是不是像你一樣連續工作了7天?
悲傷無助的表情包,雖然能形象地表現苦逼書生的心情,但也帶著很多調侃的意味,讓大家的抱怨不會那么嚴重。
而互聯網苦學的本質無非是:讓苦出來,讓大家一起樂。
以前大家總是把自己的‘糗事’藏起來,現在苦學者根本不在乎。
他們靠各種短視頻特效,把自己的‘苦’分享給大家。
你不想看看我有多苦嗎?然后我會給你看我自己的傷口;你不想嘲笑我嗎?我先自嘲,笑得比你還大聲。
躲在檸檬頭特效后面,刻苦讀書人可以自由抱怨。/B站截圖
正如脫口秀演員何廣智在表演中所說:‘不管生活有多艱難,只要你不喊疼,你就是行動藝術?!?
網絡學者用幽默的表達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再用調侃來打消自己的苦衷,同時也能博得觀眾一笑。這樣,他們的苦難似乎更有價值。
互聯網‘努力學習’不僅僅是痛中作樂。
網絡學習的流行是當代年輕人主動選擇的結果。
以前長輩總說‘年輕人一定要多吃苦’,以至于我們真的受了委屈的時候,害怕被嘲笑‘不能吃苦’,只會默默忍受。
老是吃虧不一定是好事。/視覺中國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的自我評價和情緒健康會因不斷經歷負面生活事件而‘磨損’,從而導致人們更長時間地認為自己的生活中應該有不好的結果,接受現實而不做出改變。
但是,網絡上人人發言的環境,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這些原本以為不得不面對的煩惱,依然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被嘲諷,人們積極應對苦難的心態才能逐漸建立起來。
作為努力學習的“老人”,脫口秀演員拿他們生活中的艱辛開玩笑,并通過互聯網的力量傳播開來。
脫口秀演員唐湘玉吐槽冬天騎車上班“平均每個月要去關東44次,李云龍受不了”。
是脫口秀演員孟川對上海漂現狀的嘲諷和還原因為買不起房而考慮殺人的房子。
在人人可談的5分鐘脫口秀中,刻苦鉆研的學者們可以大顯身手。/《脫口秀大會第五季》劇照
看到努力的學長們紛紛在網上慷慨分享自己的‘不義之種’故事,新努力的學長們也開始發帖吐槽:‘苦難是福,祝你們幸福如東海!’
在自嘲和嘲諷中解構了現實的苦澀層之后,苦澀的學者們找到了新的精神慰藉。
雖然苦學者逐漸開始掌握網絡話語權,但在網絡上高呼‘絕不隨便吃虧’的,現實中大概也只有諾諾了。
也許這就是為什么‘整頓00后職場’這個話題流行的原因:我們希望有人替我們做一些我們不敢做的事。
雖然無法解決現實中的困境,但當代年輕人還是表達了一種微弱的反抗態度:‘現實中我無法嚴打,所以我要在精神上占領高地!’
" 笑死,我干嘛非要吃苦?"
每個時代都被稱為‘最苦的一代’,也被上一代吐槽‘不能吃苦’。
六七十年代生存環境惡劣,八九十年代物質資源匱乏。到了Z世代,年輕人開始遭受精神世界的貧困。
當代青年面臨的苦難往往是全方位的。和前輩們相比,身體上的痛苦已經少了很多。在一個科技發達,生活可以基本保障的時代,他們依然有源源不斷的焦慮。
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一份不會輕易被辭退的工作,保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成年生活不易。/圖寵創意
人們的謹慎就像喬治奧威爾的書《上來透口氣》,書中主人公鮑林對現狀的評價:
睡覺的時候才夢見自己把老板推進井里,在上面堆煤,感覺自由了。\'
大多數人不能也不敢真正改變現實,于是‘網絡苦學’應運而生。
其實互聯網學習努力不是挑剔,而是不信。
勤勞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美德,當代青年在接受各種媒體傳遞的信息和價值觀時,似乎比他們的前輩有更多的自我思考能力。
根據《騰訊 00 后研究報告》的調查,Z世代人往往有更強的自主意識,能更早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00之后,你會有更多的機會和資源去認識自己。/《騰訊 00 后研究報告》
越來越清晰的自我意識,讓當代青年不愿意相信后一種‘苦難是成功的必要條件’的謬論,為了達到所謂的‘成功’而做出毫無意義的‘自找麻煩’。
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是20世紀一位獨創的媒介理論家和思想家,他曾提出‘媒介就是按摩’的理論,即人們可能會無意識地被媒介按摩(塑造)。
以前媒體總是在塑造吃苦耐勞的形象,但當學者們開始掌握媒體話語權后,他們試圖用自己的聲音塑造新的認知。
越是嚴謹的學者,帶來的新思維越多。
現在好好學習就像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勝利法。如果你痛苦,你必須大聲說出來,而且不總是對的。
大家一起笑可以得到安慰;如果能教會別人避坑就更好了。
如果生活出了問題,不妨試著在網上好好學習,體驗一下苦讀學者‘我在受苦,請笑’的高明。
互聯網“苦學”,拯救了多少年輕人 花花世界神采奕奕貪生怕死45. 在人生道路上,走上坡路要昂首闊步,走下坡路要謹小慎微,走陽關道要目視前方,走羊腸路要俯視腳下。努力和其他同學保持良好關系非常重要。268.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煞渡江人。鄭谷《淮上與友人送別》 樓陰缺,闌于影臥東廂月。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ヂ摼W,職場,豆瓣,z世代,騰訊There are numerous reasons why …, and I shall here explore only a few of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